《长春中医药大学报》
出版时间:2023-12-31
字体:
放大 缩小 默认

最熟悉的使者——金银花


作者:临床医学院  李梦菲

还记得在我小时候,金银花的名字总会时不时出现在我的生活中。夏季暑湿燥热,家里总会备一点已经洗净摘好的金银花用来泡水喝,虽然那时候不知道具体的功效,但也会被它甘甜的口感所吸引。如今对于各种中药材学习得越发细致深入,才终于揭开了金银花的神秘面纱。

金银花,又名忍冬花、银花等,忍冬科忍冬属植物,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待开放的花。其在我国各地分布着不同的种属,其中大部分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辽宁等地。它最直接的功效是清热解毒,消炎退肿,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、中暑、热毒血痢、痈肿疔疮、喉痹,以及多种感染性疾病。根据其药用性质,金银花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,都能获得理想的药用效果。

说起金银花的身世,还有一段民间流传着的传说。据说在很久以前,有个村子闹瘟疫,患者上吐下泻,不几天便死去。村里有个美丽的姑娘名叫“金银花”,不仅能做一手好针线,而且还能诊病配药。金银花见村里老百姓为瘟疫所折磨,便把自家的祖传秘方献出来,为贫困者送医送药,不久,瘟疫得到了控制。从此,金银花远近闻名。有个财主知道此事后,仗势抢亲,金银花一头撞死在石柱上,人们为了报答金银花的恩情,便把她埋葬在风景最好的地方。后来,她坟上长出了许多金黄色和银白色的花朵,鲜艳秀丽、清香扑鼻,人们为了纪念金银花姑娘,便给这种花取名为“金银花”。第二年,村里人流行眼疾,有人梦见金银花姑娘,她对大家说:“大叔大婶听得清,金银花能治百病;大叔大婶听得清,金银花能治眼病。”于是村里人用“金银花”熬水熏洗,治好了人们的眼病,大家一试,果然灵验。

据宋人张邦基《墨庄漫录》记载,在崇宁年间,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有几个和尚,在山上采回一篮蕈子,便煮熟饱餐一顿。不料,蕈子有毒,和尚们上吐下泻不止,有三个和尚急忙采来金银花吃下,平安而愈,而另外几个则枉死黄泉。可见,人们早已认识到金银花的优良解毒之功。

即使现在,运用金银花以配伍的药方也有很多,不仅如此,古代还以金银花代茶,据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称:“清朝时期,吴中暑月,茶肆以新贩到金银花为贵。”对于深谙饮茶养身之道的古人,对于金银花功用知识的借鉴也数不胜数。而在烈日下工作的人们,带在身上的解暑饮品,也常常都有金银花的身影。

这就不得不提金银花的食疗方了,例如银花绿豆饮可以清热除烦、解暑止渴,并可用于预防中暑。例如二花茶,金银花辅以杭菊可以达到清热祛风、明目降压的作用。还有忍冬汤,主治“一切内外痈肿”,如肠痈、乳痈、疖疮等。

它是我们记忆中再熟悉不过的白金色小花,也是如今我们药材知识储备中重要的一员,金银花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长春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京ICP备12019430号-7 本期已有1409次访问,全刊已有1743873次访问